作为一名碳排放管理员,37岁的余思杨为碳管理划定“跑道”,主持和参与制定4项碳排放核算指南,成为碳管理专业新入职人员的“入职读本”。
10月6日,余思杨正抓紧时间为一家大型企业编制碳中和规划方案。此前,经过繁琐的碳排放数据摸底,他根据相关标准对企业开展了“碳足迹”核算。他需要借助这些数据,基于减排机制的优缺点和企业的偏好,帮助企业制定相应的减排目标和计划、碳汇采购方案。
2013年,余思杨从瑞典查尔姆斯理工大学硕士毕业,入职北京中创碳投科技有限公司,先后参与及主持编制了发电、电网、电子设备、机械设备制造4个行业的温室气体排放核算方法与报告指南。2016年,他和同事们开始利用积累的服务经验,为政府和企业提供碳排放“诊断+解决方案”的智库服务。
碳排放管理是一件技术含量较高的工作。比如,排放量是如何计算出来的、怎样认定、怎样减排,每个企业的计算方式各有不同;同时,碳排放的核算边界划定比较复杂,数据质量管理面临的挑战可能更多。
余思杨正在企业里核查数据。
对于企业来讲,测算出一个准确的碳排放数据,就能有针对性开展碳排放权管理与碳交易能力建设,帮助企业增加碳资产的价值、降低减排履约成本,提升绿色低碳发展竞争力。
这些事情,都需要专业人士来做。因此,2021年,人社部正式将碳排放管理员纳入新增职业。
“我们核查相关企业的碳排放数据,主要包括能耗、原料、产品产量等核心生产数据,从中计算其在生产过程中所产生的碳排放量。这些数据是企业的经营机密,企业有很多顾虑。因此,我们需要说服企业,获取最真实的生产数据,帮助企业核算出一个真实准确的碳排放量数据。”
其中,能源消费数据是企业碳排放核算的关键数据。他们在核查一家钢铁企业时,企业一直拿不出能源消费的原始台账,这样就很难保障碳排放数据核算的真实、可靠。
除了数据“缺失”,更多企业是管理思路和方式上的数据“混乱”。“有一次,我们去到一家制砖企业,他们以单个砖块来计量核算。但每块砖的规格和重量都有差异,这样的数据不能获得我们的认可。”余思杨说,“我们就建议他们以吨来作为计量单位,这样的话,每生产一吨砖块所使用的能源是相对稳定的……站在企业角度,帮企业反复核算,这样的数据对企业的中长期发展有利,企业接受了我们推荐的这种碳核算方式。”
(长江日报记者金文兵 梁爽 摄影:记者刘斌)
【编辑:丁翾】